□本報記者 李曉敏 李倩
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或確診病例經過治療達到解除隔離標準后,個別人會出現復陽。那么,復陽后是否具有傳染性?對于復陽人群該如何管理?
“復陽跟多種因素有關。”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感染科主任趙清霞說,比如殘留病毒基因片段、免疫力低下、解除隔離前的采樣誤差、再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等。
在趙清霞看來,出現復陽要進行綜合分析、復核檢驗,以評估復陽后是否具有傳染性。如果復核檢驗后Ct值較低,伴有發(fā)熱、咳嗽等臨床表現,是存在傳染風險的。如果復陽的Ct值高于35以上,沒有臨床癥狀,可能為殘留的病毒基因片段,一般沒有傳染性。
對于復陽人員的管理,需要進行風險評估后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如果Ct值≥35,完全沒有任何癥狀體征,無需管理,不需要判定密接(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人員);如出現發(fā)熱、咳嗽等相關臨床表現,或Ct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加重,應立即轉運至定點醫(yī)療機構,根據病情進行分類管理治療,但無需對其密接進行追蹤和管理。
如果Ct值<35,沒有癥狀體征,需要結合病程、Ct值動態(tài)變化等快速評估其傳播風險,如有傳播風險則按感染者管理,并判定和管控密接;如同時出現發(fā)熱、咳嗽等相關臨床表現,或Ct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加重,應立即轉運至定點醫(yī)療機構,根據病情進行分類管理治療,同時需要判定和管控密接。
同為密接,為何有人感染有人沒事?
趙清霞說,接觸感染源后是否被感染,與感染源的病毒載量高低、是否接種疫苗、個體免疫力差異有一定關系,也與個人的防護意識、衛(wèi)生習慣相關。比如同一空間的密接,正確佩戴口罩者的風險要低于不戴口罩者、保持手衛(wèi)生的風險要低于不進行手衛(wèi)生的。“接種新冠疫苗雖然不能完全預防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感染,但可以減少重癥及死亡的風險。”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108-28219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