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接下來,大家就出題吧。”3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教育部副部長宋德民在介紹完教育系統深入貫徹“十四五”規(guī)劃,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有關情況后,請在座記者“出招”。
“雙減”問題,毫不意外地成為記者關注的話題。
所謂“雙減”,就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在家長和學生的感受中,減負如同“按下葫蘆起了瓢”,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教育焦慮依然存在。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對此回應,近年來,各地積極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不少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校外培訓仍然過熱,超綱超標的培訓行為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些培訓項目收費居高,有的培訓機構退費難、卷款跑路的問題還時有發(fā)生。
呂玉剛透露,今年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系統治理、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大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力度。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強化學校的育人主陣地作用,切實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和作業(yè)負擔,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廣泛關切。
對校外培訓機構,教育部將堅持依法治理、綜合施策,嚴格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要求,從嚴審批培訓機構,強化培訓內容監(jiān)管,創(chuàng)新收費管理方式,規(guī)范培訓行為,嚴肅查處違法違規(guī)培訓行為,切實維護廣大家長和學生的合法權益。
對義務教育學校,則要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規(guī)范作業(yè)管理,提高作業(yè)設計水平,嚴格控制書面作業(yè)的總量。要進一步增強課后服務供給,保障課后服務時間,特別強調課后服務的時間要和當地正常的下班時間相銜接,進一步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要。
規(guī)范社會競賽項目的管理,也是減輕中小學生過重學業(yè)負擔的一項重要舉措。
2018年,教育部出臺了《面向中小學生的社會競賽管理辦法》,從2019年開始審核并面向社會公布競賽名單,嚴格控制競賽項目數量。在此過程中,還全面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競賽項目?,F有的5項奧賽只面向高中階段的學生,不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并且,教育部特別強調,任何競賽項目包括獲獎成績,均不得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
下一步,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點加強競賽項目管理,嚴肅查處違規(guī)競賽,以及嚴格執(zhí)行招生政策。呂玉剛強調,“公民同招”這項制度要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下去,不會有任何改變。嚴禁中小學招生入學與任何形式的社會競賽掛鉤,堅決斬斷這種利益鏈。
記者注意到,前段時間由教育部等六部門出臺《義務教育評價指南》,也是劍指“減負”,要著力構建以發(fā)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
呂玉剛此前介紹,《義務教育評價指南》把推進減負工作成效納入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也把規(guī)范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以及社會競賽工作成效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在學校的辦學質量評價中,要求學校按照國家課程標準教學,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強化作業(yè)管理,統籌作業(yè)的量和時間,不可以有重復性、機械性或懲罰性作業(yè)題。在教師教學工作當中,要堅持因材施教,精準分析學情,實行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幫扶、指導。
在發(fā)布會上,呂玉剛也再次提醒家長,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理性客觀地看待社會培訓,不給孩子施加過多壓力,科學、適度地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和鍛煉,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科技日報北京3月31日電)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188-26160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