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中國”之稱從何而來?在浩如煙海的典籍、文物中,能否找到“中國”最早的出處?
黨的二十大后,首次國內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了安陽殷墟遺址,并強調考古工作要繼續(xù)重視和加強,繼續(xù)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脊牛坏卮鹆?ldquo;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題,還給出了“何以中國”的時代答案。
方寸之間,一覽千年。
“一片甲骨驚天下”之殷墟遺址、“中華文明五千年實證”之良渚遺址、“絲路明珠”之敦煌莫高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各地考察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數次深入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考察,帶動“考古熱”、“博物館熱”不斷升溫。
文博“破圈”,自帶流量。“曲高”不再“和寡”、冷門正在變熱門??脊懦晒蜌v史研究成果的創(chuàng)新傳播吸引著人們重新認識中華文明的燦爛,文物真的“活”起來了。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188-28604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