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孔梓萱)近日,瑞典一個研究團隊基于機器學習開發(fā)出一個人工智能(AI)大模型,可以幫助專家進行孤獨癥譜系障礙(ASD)的早期篩查。ASD通常簡稱為孤獨癥或自閉癥。研究結果顯示該系統(tǒng)的準確率可達約80%。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世界大約每100名兒童中就有1人患孤獨癥。然而,僅有約四分之一的孤獨癥兒童在3歲前被診斷發(fā)現(xiàn)。而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行為干預和教育可顯著提升孤獨癥兒童的社交和認知功能。
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網絡開放》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介紹說,他們的機器學習數(shù)據來源于美國一個招募了約5萬名孤獨癥人群及其家庭成員的研究項目,其中包括15330名確診兒童和15330名未得到診斷的兒童信息,覆蓋了不同年齡段、種族和性別。
根據家長提供的醫(yī)療背景及填寫的調查問卷,研究團隊提取了28項在兒童2歲前可以輕松獲得的衡量指標,如第一次做出微笑表情的時間點等。基于這些數(shù)據,研究團隊對機器學習大模型進行構建和訓練,使其在包含孤獨癥兒童和非孤獨癥兒童的大規(guī)模數(shù)據中尋找這些特征的不同組合模式及其表征關系,并擇選出其中性能最優(yōu)的一個模型,進行了進一步數(shù)據測試。
該AI大模型對約10000名參與者進行了孤獨癥篩查。測試結果顯示,其識別準確率為78.9%,其中針對2歲以下兒童的準確率為78.5%,2至4歲兒童的準確率為84.2%,4至10歲兒童的準確率為79.2%。
然而,在對另一組參與者數(shù)據進行篩查時,準確率僅有68%。研究團隊表示,該模型仍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未來也會考慮結合使用諸如眼動追蹤等技術。這并不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嘗試用AI進行孤獨癥早期篩查,此前曾有相關研究將AI技術與兒童視網膜掃描相結合進行識別。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108-33207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