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閆亞銘 蘇長春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在新蔡縣彌陀寺鄉(xiāng)曹莊村,就有這樣一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她用十幾年的無私付出,為這句老話寫下了最溫暖的注腳。她與鄰居一家共用一個小院,中間沒有一堵隔墻,而她們之間,更沒有任何心靈的圍墻。她就是榮獲“河南省鄉(xiāng)村光榮榜好鄰居”稱號的李小妮。

在曹莊村有一個沒有院墻的院子,兩家房屋緊鄰,門口共用一塊空地。這個沒有院墻的院子,就是李小妮和她的鄰居李英共同生活了十多年的家。在很多人看來,鄰里之間總需要一道界限,但在這里,一道無形的、名為“親情”的橋梁,早已將兩家人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

今年63歲的李小妮,是村里公認的熱心腸。而這份榮譽的背后,是她日復一日的堅持與付出。十幾年前,鄰居李英患上了腦梗,雖然經(jīng)過治療保住了生命,但留下了行動遲緩、反應遲鈍的后遺癥。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李英的日常生活成了最大的難題。從那時起,李小妮就主動將照顧李英的擔子攬在了自己肩上。
“我是李小妮的鄰居,過去那些年,因為李英身體不太好,李小妮就經(jīng)常去幫忙照顧,給她做飯收拾家,方方面面都照顧得很細心?,F(xiàn)在,她們的感情就像親生姐妹一樣,特別鐵,特別深。”鄰居曹廷獻說。
李英患病期間,李小妮每日前往其家中,承擔洗衣做飯、端茶倒水、打掃庭院以及喂雞等事務。這些瑣事看似不值一提,然而李小妮堅持操持了十余年。
李小妮告訴記者,她和李英是鄰居,李英生病了,幫著照顧是應該的,兩家離得近,孩子們不在家,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一墻之隔是鄰居,拆掉心墻是親人。李小妮,這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用她最樸素的善良和長久的堅守,譜寫了一曲動人的鄰里贊歌。這份超越了血緣的親情,不僅溫暖了李英的心,也感動了周圍的鄉(xiāng)親,更成為了曹莊村文明鄉(xiāng)風建設中最生動的一筆。
新蔡縣彌陀寺鄉(xiāng)曹莊村黨支部書記曹華運說:“李小妮同志是我們正在大力倡導的‘睦鄰友好、互助和諧’新風尚的完美體現(xiàn)。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構建和諧鄉(xiāng)村并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就是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關愛做起。她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讓這種精神在全村生根發(fā)芽,傳遞更多正能量。”(編輯 劉潔瓊)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252-37068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