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銘記你”到“追隨你”,再到努力“成為你”——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2025年清明節(jié)期間,河南文明網(wǎng)聯(lián)合大河網(wǎng)推出清明節(jié)主題策劃《以你之名》,走進承載著紅色基因的校園,用鏡頭與筆觸記錄下新時代青少年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濃厚氛圍,解碼英烈精神在校園生根發(fā)芽的成長密碼。
大河網(wǎng)訊 四月,春日的朝陽撫摸枝丫,焦桐樹舒展嫩葉,淡紫色的桐花綴滿枝頭。
“同學們知道焦爺爺辦公桌的抽屜里藏著什么秘密嗎?”4月2日,開封市蘭考縣裕祿小學學生翟子茉隨著故事講述的起承轉合,走過一塊塊事跡展板,用稚嫩卻堅定的聲音分享著與校名由來有關的故事。
焦裕祿故事宣講團的孩子們。
當展板中出現(xiàn)焦裕祿用來抵住肝痛位置的舊鋼筆時,一雙雙眼睛倏然睜大,“天吶,不敢想象這得有多疼”“原來我們校名里的‘裕祿’,就是忍著這樣的疼痛換來的”,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專注認真的臉上寫滿敬仰與懷念。
1994年,有關部門決定以焦裕祿的名字命名組建一所公辦小學,也就是今天的蘭考縣裕祿小學??缭?1年,這個新的春天,桐花再次在童心里“發(fā)芽”了。
每一個故事都是焦裕祿精神的種子
“作為一所以焦裕祿名字命名的學校,我們自建校以來,就希望讓孩子們在心里埋下焦裕祿精神的種子,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裕祿小學校長趙彩霞告訴記者,學校把焦裕祿事跡編成校本教材,要求教師人人會講,學生人人會說。還組建了焦裕祿故事宣講團,每有客人來訪,沒有學習任務的學生就來做講解。
“我們不是機械地要學生背材料,而是既要學生理解焦裕祿精神,又要把宣講焦裕祿精神作為增長才干的渠道。”趙彩霞說,宣講團的孩子們主要從焦裕祿的生平簡介、成長歷程、工作經(jīng)歷等方面進行學習,能夠讓他們從真實故事中感悟焦裕祿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涵。
每一朵桐花都會落在該發(fā)芽的心田上
清明時節(jié)的焦裕祿紀念園,松柏蒼翠間隨處可見前來緬懷的研學隊伍,裕祿小學的孩子們駐足在紀念碑前,感受著校名里“裕祿”這個光輝的名字帶來的榮耀。
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擺滿舊藤椅、破洞雨衣的展廳里,裕祿小學學生李子浚在泛黃的紙頁上看到了焦裕祿治理“三害”的工作記錄,他覺得,“焦爺爺畫圖時肯定像我們做數(shù)學作業(yè)一樣認真。在學習中,我們也應該這么認真”。
焦裕祿使用過的藤椅。
“最讓我震撼的是焦爺爺?shù)奶僖巍?rdquo;裕祿小學學生劉宜彤談起參觀時給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物品時說道,“藤椅右邊扶手被鋼筆頂出的窟窿,是他忍著肝痛工作的見證,真的敬佩他。”
“窟窿里的木刺會扎手嗎?”當劉宜彤向講解員追問藤椅細節(jié)時,同學們自發(fā)圍成圓圈,認認真真用筆記記錄下了打動自己的故事片段。
…… ……
以裕祿小學為代表,堅持把德育活動與弘揚焦裕祿精神相結合,是中小學校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拥纳鷦訉懻?。
焦桐。
肩披外套、雙手叉腰、側身凝視遠方,背后斜伸出一片桐樹葉,這是焦裕祿廣為流傳的一張照片,他身后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就是當年他親手栽下的焦桐,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成為人們緬懷他時的仰望。
一個又一個春天,每當風掠過樹冠,每一朵桐花都是精神的信使,總會落在該發(fā)芽的心田上。(董蕾)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263-35057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