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湯湯 邙山蒼蒼
走進這里
便踏入了五千年的歷史長卷
這里是華夏文明重要發(fā)祥地
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十三朝在此建都
絲綢之路從這里開始
巍峨宏偉的老君山禪意悠揚的白馬寺
積淀深厚的龍門石窟
是這里響亮的名片
三彩陶藝 洛陽水席
牡丹文化之都文創(chuàng)藝術(shù)之都
是這里迷人的標簽
這里就是古韻又時尚的
河 南 洛 陽
01
在洛陽,看中國歷史厚度
或許你沒來過洛陽,但你一定聽說過洛陽的故事。若論華夏文明的時空密度,洛陽堪稱獨一無二的樣本。
洛陽居天下之中,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這座被黃河與洛河滋養(yǎng)的古城,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4000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
△隋唐洛陽城遺址。
歷史上,先后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城市。一朝又一朝的都城在此建立,一個又一個故事在此上演。
這里濃縮著中華文明走向成熟的影子——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紋飾在此萌芽,周公制禮作樂在此構(gòu)建文明秩序,老子在此著述道德真諦。
△洛陽老城麗景門。
夏都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五都薈洛”世所罕見。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將華夏民族的圖騰崇拜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西周“何尊”的青銅器上,銘文將洛陽平原稱為“中國”。
△何尊銘文。國家一級文物西周何尊,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漫步于今天的洛陽,重建的應天門氣勢恢宏,不遠處熱鬧的麗景門,史書記載的武則天的明堂……隋唐洛陽的核心建筑,幾乎都在原址重現(xiàn)。地下一層為文物遺址,地上一層則是“可見的都城”。
△洛陽王城公園,因坐落于東周王城遺址之上而得名。
從古城遺址到應天門的璀璨燈火,來到洛陽,如同踏入了華夏文明的歷史長卷。
應天門是唐代高規(guī)格的宮城正門,站在應天門遺址上,腳下是隋唐洛陽城的中軸線。
隋唐洛陽城正南門定鼎門,正位于這條中軸線的南端。
△定鼎門國家遺址公園。
千百年前,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駝鈴和瓷瓶在洛陽叮當作響。
△影視劇《風起洛陽》中,對洛陽繁華的重現(xiàn)。
隋煬帝下令修建大運河,運漕商旅往來不絕——北至涿郡,南抵余杭,洛陽成為大運河的中心。
△洛陽隋唐大運河文化公園。
如果你想感受古代石刻藝術(shù),一定不能錯過刻在石頭上的史詩——龍門石窟。
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龍門石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高17.14米的盧舍那大佛眉目低垂,嘴角含笑。伊河兩岸的崖壁上,十萬余尊佛像靜默佇立了千年。
△龍門石窟景區(qū)。
清晨或傍晚光線柔和時,來到龍門石窟,你會看到佛面鍍金輝,伊河水如綢。
如果你想感受唐宋風華,那要走進洛邑古城,沉浸式感受古洛陽的繁華。
△洛邑古城天女散花表演。
青石板街巷蜿蜒,唐宋風格建筑鱗次櫛比,文峰塔的銅鈴聲與洛河水聲交織,恍若穿越時光。
△文峰塔是30米高的密檐磚塔,曾是古代學子祈福之地。
襦裙廣袖、云鬢花顏,洛邑古城隨處可見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小哥哥小姐姐,租一套漢服融入古風畫卷,夜間燈籠亮起時尤具氛圍。
在洛陽城中,隨時能體驗到非遺文化,剪紙、三彩陶藝、牡丹瓷制作、平樂牡丹畫……你可以親手觸碰千年技藝的溫度。
△洛陽博物館館藏精品唐三彩文物——三彩燈。
如果你想全方位了解洛陽,就要來洛陽博物館看一看。
今年,洛陽博物館一對牽手女陶俑走紅,引來許多閨蜜打卡。這是北魏時期的牽手陶俑,距今已有1500多年,屬于國家一級文物。
02
在洛陽,讀華夏文明之書
洛陽城靜靜佇立,以它的繁榮映照著中華文化的繁榮,整座城市如同文明的熔爐,不斷吸納、轉(zhuǎn)化、創(chuàng)造。
△隋唐洛陽城遺址。
曹魏時期發(fā)明的翻車,至今仍在田間轉(zhuǎn)動灌溉。四大發(fā)明中的造紙術(shù)、印刷術(shù)都誕生于洛陽,世界上第一臺地震測量儀器——地動儀發(fā)明于此。
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第一部斷代史《漢書》、第一部農(nóng)業(yè)科技專著《齊民要術(shù)》、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等均著作于此。
洛陽是儒學的奠基地、道學的產(chǎn)生地、佛學的首傳地、玄學的形成地、理學的淵源地,各類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
洛陽是河洛文化之源、客家祖地,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的祖根文脈,全球1億客家人祖籍于此,中國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
△洛陽白馬寺景區(qū)。始建于東漢年間的白馬寺,見證了佛教傳入、發(fā)展并不斷中國化的進程。
03
在洛陽,望中原山河壯美
洛陽西依秦嶺、東臨嵩岳、北靠太行、南望伏牛,伊、洛、瀍(chán)、澗、黃五水穿城而過。
△洛陽嵩縣白云山景區(qū)。
山川與江河在此雕塑出了洛陽的樣貌。
△洛陽市新安縣黛眉山日出
凌晨5點,登山愛好者會登頂老君山,看朝陽破云,金殿漸染霞光,恍若“紫氣東來”。
△老君山
洛陽城居于河渠密布、肥沃富饒的伊洛盆地,河流蜿蜒流貫其間,糧食產(chǎn)量可觀,為密集的人口提供保障。
△小浪底水庫,被譽為“小千島湖”。
04
在洛陽,賞牡丹國色天香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吉祥富貴……承載無盡美好寓意的牡丹,素有“花王”之稱。
牡丹性喜溫暖、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地處中原的洛陽符合了牡丹生長的所有期待。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的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于天下。
牡丹是洛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歐陽修曾感慨“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唐朝時期,洛陽城內(nèi)園圃林立,賞花之風盛極一時。宋朝時期,賞牡丹的風氣在民間盛行,三五結(jié)伴同游,樂此不疲。
如今,洛陽牡丹花朵碩大,品類繁多,有九大色系、十種花型,一千余品種。
△村民采摘藥用牡丹。
05
在洛陽,嘗古都非遺美食
洛陽人鐘愛喝湯。如果聽到當?shù)厝藢δ阏f“喝湯秒(意為喝湯沒有)”,千萬不要感到詫異,那其實是一句地道的家常問候,相當于“吃了嗎”。
傳承自唐朝的洛陽水席,就是洛陽湯文化的絕佳代表,它是國家級非遺美食,與牡丹花會、龍門石窟并稱“洛陽三絕”。所謂“水席”,一是所有熱菜皆是湯湯水水;二是上菜猶如“行云流水般”,吃完一道再上一道。
水席全宴共有24道菜,它們各司其位,按序出場:首先亮相的是四葷四素的八道涼菜,它們被稱作“前八品”。
而后,用來鎮(zhèn)場的壓桌菜“四鎮(zhèn)桌”上場,其中的頭牌菜“牡丹燕菜”,以白蘿卜絲為主料,蘿卜絲細若發(fā)絲,形似燕窩,考驗的是廚師的刀工和配料吊湯的功夫,與國宴上的開水白菜一樣,講究大道至簡。
“四鎮(zhèn)桌”之后,“八大件”登場,洛陽水席的“水”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大部分菜肴都是“半湯半菜”。常見的“八件”成員有連湯肉片、燉熬貨、水汆丸子等。
吃到九分飽,還有最后四道“掃尾菜”,一碗酸辣口味的雞蛋湯給這場爽快濃郁的宴席畫上句號。
一碗湯,就是一座洛陽城
作為一座鐘愛喝湯的城市,除了水席,湯的熱氣氤氳在洛陽各處。大街小巷的一口口湯鍋,藏著洛陽人的生活。
“一碗牛肉湯,給個神仙都不當。”熱氣騰騰的牛肉湯,是許多洛陽人打開一天的選擇。要熬好一碗牛肉湯,得先浸泡牛骨,去除血水,再小火慢煮七八個小時,直到湯底變得綿白濃香。在碗底鋪上切好的牛肉片,澆上熱湯,每一口都是幸福感。
洛陽人把“淡”叫作“甜”。“甜”湯指不放鹽、不放蔥的原味湯。喝過牛肉甜湯,才經(jīng)過了第一關(guān);進入咸湯環(huán)節(jié),加鹽、香菜、蔥、辣子,湯隨之變得濃墨重彩,于是有了“一碗甜,兩碗咸,三碗多放辣椒鹽”。
與牛肉湯的醇厚不同,洛陽羊肉湯最大的特點在于“味鮮、肉肥、湯清”。它的湯底濃郁又透亮,羊肉香而不膩、肥而不腥。吃一塊羊肉、喝一口湯,香氣便被封印在了嘴里。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洛陽的驢肉湯也是一絕。濃郁的湯底,細嫩的驢肉,搭配清脆爽滑的“驢白血”,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
除了肉湯,洛陽素湯的品類之多,也令人眼花繚亂。
以白豆腐為主料的豆腐湯,看似簡單,料油卻要用香葉、小茴香等十幾種香料炒制,再用姜末提味,美味難以抵抗;綠豆糊制成的綠豆薄餅,與蝦皮、豆腐皮等被雞湯一沖,就成了當?shù)厝讼矏鄣?strong>不翻湯;一碗焦炸丸子湯,脆香伴著鮮美……
湯湯水水,撫慰了這座城市的胃。無論你來自哪里,都能在洛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碗湯。
豐富碳水,充實游客的胃
地處小麥大省,洛陽的面食也變換出了各式花樣。其中,“熱湯+餅”成了早餐的黃金組合。
鍋盔、燒餅、餅絲、油旋兒、油條、油饃……厚實耐泡的,被扔進葷湯,吸收油膩;自帶油脂的,則被扔進素湯,增加膏腴。洛陽人喝湯大多不用勺,餅就充當了勺子的角色。泡餅入口,如海綿擠水,藏匿其中的滋味,會迅速占滿口腔。
但要說起洛陽人心中最為尋常且地道的美味,那還得是“漿飯熱三遍,給肉都不換”的漿面條。
“洛陽有一怪,面條放壞才來賣。”這句話說的正是漿面條。讓人誤以為“放壞”的味道,是煮面的豆?jié){發(fā)酵后散發(fā)出的酸味。用酸漿將面條煮至柔軟,似湯又不似湯,撒上黃豆、青豆、芹菜粒,配上韭黃醬,微酸清爽,一碗“喝”下去,就能喚醒洛陽人的DNA。
狀如新月的新安縣燙面角,也是當?shù)氐姆沁z美食。用鮮開水把面燙好,搟成薄皮,包上肥瘦相間的鮮肉餡,蒸制后面軟皮緊,鮮香不膩,蘸上辣椒和醋,味道層次豐富,好吃到停不下來。
洛陽的小街鍋貼,“一包汁、一團餡、一張皮”,外皮酥脆、內(nèi)里綿軟,嚼起來滿口留香。行走在洛陽街頭,你還能看到以紅薯粉為原料的平樂脯肉、外酥里嫩的熏肉大餅、內(nèi)餡豐富的腐竹夾饃……豐富的碳水美食,撫慰每一位游客的胃。
時令珍饈,最獨特的洛陽味道
偃師銀條是洛陽市偃師區(qū)的珍稀特產(chǎn),因晶瑩透亮、潔白如玉、條長筆直、無絲無筋而得名“銀條”,可涼拌可熱炒,吃起來鮮嫩清脆,十分爽口。
過去,受氣候、土壤等條件所限,適宜種植銀條的地方極少,加之其不易長時間保存,銀條僅在過年時供全家吃上幾頓,或備以招待客人。而今,當?shù)夭捎谜婵諟缇夹g(shù),將銀條生產(chǎn)成罐頭等產(chǎn)品,讓這一時令蔬菜得以長期保存,還遠銷海外。
牡丹是洛陽的城市名片,也是美食名片。
以花瓣入餡的牡丹鮮花餅,外皮酥脆,內(nèi)餡清香;用糖膏反復抻拉成如雪般的細絲,再撒上干牡丹花瓣、花生、芝麻等碎料,制成的牡丹銀絲酥入口即化,香甜不粘牙。
牡丹花亦可入茶,在沸水的沖泡下,一朵牡丹全花茶在水中緩緩綻放,花茶入口,清新馥郁。在洛陽,牡丹吃出了風韻,更吃出了意趣。
06
在洛陽,聽親切的鄉(xiāng)音
“洛陽文化有三寶:石窟、白馬、牡丹好;洛陽美食有三寶:水席、鍋貼、面吃飽;洛陽公園有三寶:隋唐、王城、洛浦好。”
洛陽的方言,既接地氣又自帶萌點。無論是“中不中”(行不行的意思),還是“得勁兒”(舒服、合適的意思),這些詞匯不僅表達清晰,還帶著一股子憨厚和幽默,一開口就是滿滿的親切感。
親切的洛陽話
00:00
01:49
洛陽話中常用的幾個詞:
沒有要說“秒”:“吃飯沒,還秒哩”;
詢問要說“抓”:“你擱這抓哩”;
完成要說“闊利”:“這事兒辦闊利了”;
害怕要說“切”:“秒事兒,保切”;
蹲著要說“估堆”:“你往那邊估堆估堆”;
好看要說“排場”:“這小伙真排場”;
麻煩要說“麻纏”:“真麻纏,趕緊消停”。
洛陽話語調(diào)抑揚頓挫,尾音帶彎兒,把千年古都的煙火氣和人情味,都裹在這口熱乎的鄉(xiāng)音里。
07
在洛陽,為大國重器點贊
洛陽工業(yè)基礎雄厚。新中國成立后,洛陽成為重點建設的老工業(yè)基地。
我國第一批汽車變速箱軸承、第一臺履帶式拖拉機、第一臺艦艇用柴油機、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chǎn)線……洛陽創(chuàng)造出了眾多“第一”,也讓“洛陽制造”享譽全國。
△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nèi),工作人員正在作業(yè)。
1958年,中國第一臺手工試制的東方紅拖拉機在洛陽問世。如今,中國一拖仍是全球大型拖拉機生產(chǎn)的領(lǐng)軍企業(yè)。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加大研發(fā)新品。
在洛陽,中信重工自主研發(fā)的礦山裝備出口至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洛陽現(xiàn)代農(nóng)機裝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yè)集群。
現(xiàn)在,洛陽現(xiàn)有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兩千余家,形成了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2個千億級產(chǎn)業(yè)集群。洛陽還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高科技領(lǐng)域研究位居全國先進水平。
△圖片來源:洛陽發(fā)布
若問古今交融
請君還看洛陽城
洛陽的明天會更好!
監(jiān)制丨李浙制片人丨馬文佳撰稿丨于子敬 李娟記者丨李凡配音丨洛陽交通廣播 張冬部分素材來自洛陽發(fā)布、洛陽市文旅局、洛陽旅游、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九行Travel、視覺中國等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quán)的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263-35477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