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月31日無人機拍攝的大芬村。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在深圳龍崗區(qū)有一處特別的村落,1200余家工作室、超過8000名繪畫者匯集于此,他們的作品遠銷海內外。由于繪畫市場的變化,這個有著“中國油畫第一村”之稱的大芬村在“三十而立”之年,正經歷著從臨摹到原創(chuàng)的轉型之路。
2005年前后,中國出口的油畫作品80%來自大芬村。由于國內外市場對臨摹復制品的需求下降、對于高品質原創(chuàng)作品的需求旺盛,大芬村一批緊隨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畫風、畫質的原創(chuàng)畫家,借助市場變化逐步成長起來。目前大芬村已經聚集原創(chuàng)畫家近300人,原創(chuàng)作品已占大芬村油畫產量的20%至30%。大芬村的街頭已出現(xiàn)藝術中心、咖啡畫廊等新業(yè)態(tài)。數據顯示,2017年大芬油畫村全年總產值已達41.5億元人民幣。
在大芬村太陽山藝術中心,藝術家陳求之在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1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在大芬村太陽山藝術中心,藝術家陳求之和女兒陳山葉商討藝術作品的衍生品(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大芬村太陽山藝術中心仍保留著深圳龍崗舊民房的樣貌(1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游客在大芬村太陽山藝術中心參觀(1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在太陽山藝術中心,顧客在院子里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1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畫師趙小勇在大芬村的畫室里繪制自己的原創(chuàng)作品(1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畫師趙小勇在大芬村的畫室里,周圍都是他的作品,一半是臨摹梵高的作品,一半是自己的原創(chuàng)作品(1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這是1月31日無人機拍攝的大芬美術館。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游客在大芬村的巷道里進行油畫體驗(1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在大芬村的巷道里,一名畫師在繪制臨摹作品(1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大芬村的一名畫師為顧客繪制定制化作品(1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顧客在大芬村挑選油畫作品(1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大芬村一角(1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33-23109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