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圖
□濱州醫(yī)學院煙臺附屬醫(yī)院 劉翠翠
提到胃潰瘍,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認為是吃錯東西導致的。飲食不當會加重胃部不適,但這種常見胃病遠非吃錯了就能概括。它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潰瘍,若忽視科學應對,可能引發(fā)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甚至增加癌變風險。了解胃潰瘍的正確應對方式,比糾結“吃沒吃錯”更重要。
識別癥狀是應對胃潰瘍的第一步,但它的表現常與普通胃痛混淆。典型的胃潰瘍疼痛有明顯規(guī)律,多在餐后半小時到一小時出現,疼痛位置集中在上腹部,可能是隱痛、脹痛或燒灼樣疼痛,持續(xù)1~2小時后會隨食物消化逐漸緩解,下次進食后又會重復。部分人還會伴隨泛酸、噯氣、惡心、食欲下降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出現黑便(柏油樣便)或嘔血,這提示潰瘍已損傷血管,需立即就醫(yī)。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疼痛,僅以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為首發(fā)表現,尤其中老年人更需警惕這種無癥狀胃潰瘍。
確診胃潰瘍需要專業(yè)檢查,不能僅憑癥狀判斷。最常用的檢查是胃鏡,它能直接觀察胃黏膜情況,清晰看到潰瘍的位置、大小和形態(tài),還能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排除癌變可能。對于害怕胃鏡的人群,也可選擇無痛胃鏡,通過靜脈麻醉減輕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此外,幽門螺桿菌檢測也很關鍵,約70%的胃潰瘍患者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呼氣試驗、胃鏡活檢組織檢測等,若檢測結果為陽性,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殺菌治療。
治療胃潰瘍需遵循“規(guī)范療程、綜合管理”的原則,絕非“疼了就吃胃藥”那么簡單。藥物治療是核心,常用藥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硫糖鋁),若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還需聯合抗生素進行殺菌治療。治療過程中需嚴格遵醫(yī)囑,不可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即使癥狀緩解,也需完成全療程治療,避免潰瘍復發(fā)或轉為慢性。
胃潰瘍具有一定的復發(fā)率,即使?jié)冇虾?,如果不注意長期管理,仍有可能再次發(fā)病。因此,康復后的預防措施也要重視。
定期復查,潰瘍愈合后,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胃鏡復查,尤其是有胃潰瘍病史、幽門螺桿菌感染史或家族胃癌病史的人群,以便及時發(fā)現胃黏膜的異常變化,做到早發(fā)現、早處理。
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將規(guī)律飲食、戒煙限酒、適度運動、情緒調節(jié)融入日常生活,避免因不良習慣誘發(fā)潰瘍復發(fā)。
若因其他疾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要提前告知醫(yī)生自己的胃潰瘍病史,醫(yī)生會根據情況調整用藥方案或同時服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避免藥物對胃黏膜的損傷。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108-36813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