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4日)
較強冷空氣繼續(xù)自西向東
影響我國大部地區(qū)
北方局地降溫可超10℃
明天(11月25日)起
還將有冷空氣影響我國
氣溫將頻繁波動
冷空氣“三連擊”
多地明顯降溫
今天(24日),隨著冷空氣快速東移南下,西北地區(qū)東部、東北地區(qū)、華北、黃淮等地都將出現明顯降溫,多地伴有大風天氣,體感比較寒冷。
北京大風黃色預警
北京市氣象臺昨天(23日)發(fā)布大風黃色預警信號:預計今天(24日)早晨至前半夜,北京市大部分地區(qū)將出現4級左右偏北風,陣風8級左右,山區(qū)局地可達10級以上;其中風力最大時段為中午至傍晚,請及時關注預警,注意防范。
沈陽速降超10℃
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等地單日降溫幅度將達10℃左右。以沈陽為例,昨天(23日)最高氣溫14℃,到了25日,最高氣溫會降到2℃,冷暖迅速轉換。

明天(25日),又有一股較強冷空氣將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qū)將有4℃至8℃降溫,部分地區(qū)降幅可達10℃至12℃。這股冷空氣過后,29日前后還將有冷空氣影響我國。

由于近期全國多地冷空氣活動頻繁,各大醫(yī)院凍傷患者數量顯著上升。凍傷后的皮膚不僅又紅又腫,還會讓人痛癢難忍,甚至留下瘢痕。想要溫暖過冬,遠離凍傷,應該怎么做?
哪些部位容易凍傷?
若人們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下暴露過久,會發(fā)生凍傷。
輕度凍傷容易發(fā)生在肢體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耳垂和面頰部。

防范凍傷 注意這些身體信號
早期凍傷可能表現為皮膚潮紅、知覺變化(如產生燒灼感、刺痛或麻木),或患處疼痛。此時就應高度警惕,盡快從寒冷區(qū)域離開或對所有裸露部位的皮膚加以保護。

隨著皮膚繼續(xù)變冷,潮紅會減少,由于血流減少,皮膚顏色會逐漸變得蒼白,皮膚觸感冰冷、僵硬如蠟。

△2024年12月,吉林通化一女孩在-18℃的戶外沒戴手套跑步,手被凍得發(fā)白,險截肢。圖源:河北新聞網
隨著凍傷嚴重程度的加深,皮膚壞死,變成深藍色或黑色。
凍傷后復溫
切記“緩慢、溫和”
對于輕度凍傷的復溫可遵循“緩慢、溫和”原則。
如果衣物與凍傷皮膚粘連,不可強行撕扯,先用溫水浸濕粘連處再緩慢分離,防止皮膚破損。然后將凍傷部位浸泡在40℃左右的溫水中,持續(xù)15分鐘至30分鐘,直至皮膚顏色恢復紅潤。

如果復溫后凍傷部位出現皮膚破損或疼痛、麻木感持續(xù),需及時就醫(yī),避免病情加重。
錯誤的復溫方法
?不要用酒精擦拭患者的身體,因為酒精會擴張淺表血管、加快熱量散失。
?不要將任何熱源(如熱水瓶、熱水袋、火等)靠近患者或直接加熱受凍部位,這樣會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使心臟和腦部的血液突然流向皮膚,可能會加劇傷勢,甚至導致燒燙傷。
?不要讓患者洗熱水浴。
?盡量避免對受凍部位進行劇烈摩擦或捏壓。
如何預防凍傷?
防寒
鞋襪、衣物應松緊適宜并保持干燥,要保護皮膚暴露部分,如戴口罩、手套、防風耳套等。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整形燒傷外科主任溫冰建議,預防凍傷要講究“三暖”法則,即頭暖、手腳暖和核心部位暖。
防濕
要注意保持生活環(huán)境干燥,服裝、鞋、襪的干爽,潮濕后應及時更換。腳汗多者,可用溫熱水洗腳,擦干后,再用硼酸粉或滑石粉擦腳掌、趾間,以保持干燥。
適當運動
不要在太冷或潮濕的環(huán)境中過久逗留,并避免長期靜止不動。在戶外,更要適當活動,如搓臉、搓耳、搓手、跺腳等,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供血條件。
關注氣溫變化
及時調整著裝
在寒冷潮濕環(huán)境中
穿衣最好分三層
內層注意排汗
中間層注意維持空氣含量
外層注意擋風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108-37138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