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題:面對旱情,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解渴”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旱情,農業(yè)生產、群眾生活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當前,旱情仍在部分地區(qū)持續(xù)。面對旱情,人工增雨可起到怎樣的效果?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力旱情緩解?
搶抓天時:人工增雨增加降水約5.6億噸
“針對5月20日以來的大范圍降水過程,華北、西北地區(qū)抓住有利天氣條件,積極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yè)。”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效果評估室主任王飛說。
統計顯示,截至25日17時,青海、內蒙古、陜西等省份開展飛機增雨作業(yè)32架次,累計飛行時長102小時;甘肅、陜西、山西等省份組織地面增雨作業(yè)1488次。初步估算,作業(yè)影響面積約73.2萬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約5.6億噸。
據了解,今年以來,全國共開展飛機增雨作業(yè)553架次,地面增雨作業(yè)約1.7萬次。
“考慮到今年我國多地受旱情影響,今年地面作業(yè)量與去年同時期相比增加約20%,作業(yè)影響面積和增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27%和29%。”王飛說,人工增雨在旱情緩解、土壤墑情改善、防災減災、水庫增蓄、降低森林火險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化云為雨:人工增雨并非憑空造雨
“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yè),助力旱區(qū)旱情緩解。但是,人工增雨作業(yè)不是憑空造雨,需要滿足一定的氣象條件。”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研究員樓小鳳說。
樓小鳳表示,人工增雨作業(yè)是在具有較合適的云和降水條件時,通過向云中播撒催化劑等方式開展人工干預,促進云中小滴快速集結形成大滴,達到增加降水的效果。
她同時表示,要形成降水,云必須滿足水汽充沛、有一定的上升氣流、有足夠多的凝結核或冰核才行,只有云水資源豐富的云系才有增雨價值。在此情況下,各地選擇飛機和地面等合適的催化作業(yè)裝備,搭配冷云或暖云等不同催化劑,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進行人工影響,實現人工增雨。
實施人工增雨作業(yè),下游的雨會否被“打跑”?樓小鳳說,每次降雨時,云中的水汽充足,人工催化影響的主要是已形成的云,是云中粒子不夠大,掉不下來的那部分水凝物,人工催化作業(yè)對水汽通量的影響甚微。
她說,在一定距離之外,下游降水的云體往往不是上游催化的云體。云帶是由較小的云體組成,云體不斷生消更新,不會像河水那樣,上游截流,下游就會減少。
加強監(jiān)測:及時開展人工增雨
據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高級工程師梅梅介紹,近期,北方旱區(qū)大部出現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干旱出現緩和。26日,中央氣象臺解除氣象干旱黃色預警。自4月30日啟動氣象干旱黃色預警以來,中央氣象臺累計發(fā)布預警27期。
不過,目前西北地區(qū)東部、華中西北部等地仍存在中度及以上干旱。其中,陜西南部、河南西部、甘肅南部等地為重旱,局地特旱。
中央氣象臺預報,26日至27日,甘肅南部、陜西、湖北西北部有小到中雨,甘肅局地有大雨;5月29日至6月3日,甘肅南部、陜西西部和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西北部有一次小到中雨過程。
“這些地區(qū)有的旱情仍在持續(xù),天氣方面具備一定的增雨作業(yè)條件。”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作業(yè)指揮室主任史月琴說,氣象部門將持續(xù)加強天氣監(jiān)測預報,提前預置作業(yè)力量,及時開展空地聯合人工增雨作業(yè),助力旱情進一步緩解。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188-35526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詹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