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的“黑馬式”突圍,讓市場預言“中國科幻電影的春天來了”,同時也進一步喚起了國內外對中國科幻文學的關注。
“年輕人思維活躍,我經常跟他們探討‘什么是科幻,怎么寫科幻’。他們是中國科幻文學的未來和希望。”11月27日,王晉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受邀到大學講課,成為他退休后的一大樂趣。
剛過72歲生日、戲稱作品帶著“紅薯味兒”的南陽籍科幻作家王晉康,近日榮獲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的最高榮譽獎項“終身成就獎”??梢哉f,他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界的扛鼎者當之無愧。
國家一級作家、河南省文史館館員、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秦俊聽說這個消息后表示:“實至名歸!晉康在南陽作家群里獨樹一幟,是南陽作家群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南陽作家群著名作家殷德杰是王晉康的高中同學,他說:“晉康為人低調,很實在,也很勤奮。他的作品從故事內涵、語言到人物塑造都有很強的文學性,但又不失科幻文學的天馬行空??梢哉f,他的作品是文學和科幻的完美融合。”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王晉康已深耕科幻文學近30年,發(fā)表短篇小說90篇、長篇小說20余篇,共計550余萬字。他還是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先后拿下了十多座銀河獎獎杯,是名副其實的“得獎大王”。
王晉康是南陽市鎮(zhèn)平縣人,畢業(yè)于西安交通大學,曾先后在河南油田、南陽石油機械廠從事技術工作,是高級工程師。近幾年,他跟隨兒女,在西安和深圳兩地輪流居住。
王晉康從上世紀50年代便開始接觸科幻作品,凡爾納、鄭文光、葉永烈的作品他都會拿來品讀。王晉康說:“從此,我開始對科幻產生了無窮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后來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
一次偶然機會,他在地攤上發(fā)現了一本名為《科幻世界》的雜志,就趕緊記下投稿地址,寄出了科幻處女作《亞當回歸》。當時的王晉康44歲。讓他意外的是,這部作品在1993年全國科幻征文活動中獲獎了。
之后,王晉康開始頻繁接到雜志社的約稿電話,踏上了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的道路。他將年輕時期看似胡思亂想的東西,都轉化為有趣的科幻暢想。
王晉康經常戲稱自己的科幻作品為“紅薯味兒”的科幻,是有民族特性的“中國紅薯”。他認為科幻作家應該在作品中加入一些本土的東西,就如普通百姓家的紅薯,跟大眾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更接地氣、更有溫度,而不是高高在上神秘莫測,那會把很大一部分受眾擋在門外。
作為土生土長的南陽人,王晉康對中原大地飽含深情,在他的作品中很容易就能邂逅河南元素。寶天曼、白河、丹江口水庫是他天馬行空幻想世界里的現實地標,口語的河南話是他的語言特色。
王晉康的作品被業(yè)界譽為“哲理科幻”。他說:“我的作品沒有過多糾纏于‘技術性細節(jié)’,而是站在人類發(fā)展和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感悟人生和我們面前的這個世界。”
看到現代科技如此迅猛如此深刻地改變著人類本身,王晉康相信,在這個劇變的時代,科幻文學在文學之林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2019年,王晉康的作品《宇宙晶卵》在《人民文學》連載,這是《人民文學》首次刊登長篇科幻小說。
談及未來的創(chuàng)作和生活,王晉康說:“科幻文學跟一個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很大關系。我年齡大了,長篇科幻小說可能不會再涉獵了,但若有特別好的靈感,也會隨緣寫些短篇。”(記者 孟向東 刁良梓)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892249.com/showinfo-33-24722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楊麗